過完年的第一個週末,和家人一同去賞燈。不過因為我們沒有把行程點抓好,所以傍晚衝去鹽水看完燈會之後又奔去鹿耳門看煙火,整個行程來說實在是非常的累人阿!(倒)
鹽水燈會今年是第三年舉辦,是除了蜂炮之外的另一亮點。去年我也有來看過,那一次看完之後覺得實在是非常的漂亮,所以今年無論如何也想找一天來看,2014的主題則是『鹽水上河圖』。
以下是官方的介紹:
定期於農曆春節期間盛大舉行的臺南市「月津港燈節」,以鹽水豐厚的歷史人文背景與月津港周邊的水域環境,創造出令人驚豔的獨特燈節意象。好口碑讓觀賞人次由2012年的15萬增加至2013年的20萬,成為臺灣十大燈會之一。2014年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將擴大舉辦「月津港燈節」,展出期間由20天延長至37天,主題燈景裝置也從10處倍增至22處。燈會邀請眾多國內外知名藝術家/團隊創作,範圍不僅遍佈月津港水域,也涵蓋周邊社區,包括橋南老街、北帝殿前、永成戲院、一銀巷、王爺廟巷等,讓整個鹽水小鎮在藝術作品的巧思詮釋中,帶給人們對於生活更多的想像與驚嘆,更點亮未來光華。
擁有新月狀溪灣「月津港」的鹽水,曾為嘉南地區最重要農產集散地,早年商賈雲集的鼎盛時期,為此地留下許多精緻的建築。像是知名的木結構八角樓,以及許多華麗的巴洛克式樓房。而鹽水清幽的小巷、如畫蜿蜒的古橋流水、典雅的廟宇,更讓此地成為當年漢詩社最盛城鎮之一,處處吟詩聚會,諸多優異作品仍流傳於世。
為了讓民眾能親身體會鹽水的好山、好水、好文化與好生活,2014年臺南市政府文化局以「鹽水上河圖」為創意主軸,邀請國內外藝術家創作各種與河、與環境、與鹽水人、與在地文化結合的各式燈景藝術作品。遊客穿梭於水岸、巷弄之間,不僅欣賞到美麗幻化的燈景作品,從中體會鹽水的精緻生活文化,自己更參與其中成了這整幅如詩畫面中的一個角色,讓空間、藝術創作、觀賞者共同形成一幅美麗的動態「鹽水上河圖」。
「2014月津港燈節」的主燈是位於水月橋對岸邊的「日光域」,由近年備受注目的藝術創作團隊「豪華朗機工」創作。此作品收集臺南地區廢棄戶外燈具為主要材料,以環保永續的LED燈為光源。巨形的球體主燈依偎在急水溪畔一顆大樹與一群三合院旁,由水月橋方向望去,是最完美的小橋流水人家構圖。藝術團隊並以電腦程式發展出獨特的明滅規律,彷彿有機的天體般呼吸著,使其白天和夜晚各具不同風景,具有突破時空限制、讓府城盛景永續之寓意。
以臺灣本土元素走紅國際的藝術家李明則,亦將在北帝殿前以皮影戲元素創作「獻北帝神戲」,呈現鹽水廟口生活縮影。他還會在永成戲院中創作「月世界」,則創造出古人吟詩望月的氛圍。而定居香港的新加坡籍攝影藝術家鄭瑋玲,在一銀巷裝置的做作品「在鹽水的日子」,是她花了許多時間深入走訪鹽水並融入當地民眾生活後,以巨型燈箱呈現鹽水人的家庭與人生縮影。
此外,水面上還有日本藝術家水谷篤司的巨大荷包蛋「正月見」(「月見」為日文雞蛋之意,取其諧意趣味)、陳冠宏、陳麗如、陳映竹共同創作、如禮物般的「津喜盒」、任大賢在水面上以線條搭建出的趣味家具「上河饗宴」等等,令人感到驚喜有趣、日夜皆能欣賞的作品。遊客們也別忽略岸邊樹叢、草地或自行車道,發想自鹽水「賽鴿笭」活動的「竹火之道」(CosmoC 沁弦設計創作),或是藏身其間的「石龍子迎春」(許自貴創作)、「月津天燈」(徐揚聰創作)、水母造型的「海月之空」(楊春森創作)等,都有待遊客細細品味、發掘!
【2014月津港燈節】
日期:2014年1月25日(周六)~3月2日(周日)
地點:臺南市鹽水區月津港周邊、橋南老街、王爺廟巷、一銀巷與永成戲院等地
主燈點燈儀式時間:1月25日19:00,鹽水區月津港水月橋舞台區
燈會現場還有發送扇子,可惜我們去的時候已經發完了... Q Q
我們當天是下午約四點半的時候到鹽水,燈會雖然要晚上來看才精采嘛,不過靠近日落的時候來鹽水更可以看到別有一番的景色唷。從鹽水外頭縣道就可以明顯感覺到塞車,不過騎機車就覺得還好,這次因為沒有特定的做功課,所以就是隨處走隨處看這樣。
我們從月津國小開始走,沿著中正路第一個遇到的是護庇宮。可以看到廟前方有兩尊以為是金剛戰士但卻是千里眼和順風耳,真的是特別的不一樣呀~
晚上點燈更有FU啦
很順勢的從廟旁的巷子走進去(走到最後才知道這裡是王爺巷),印象中大學時候和朋友在元宵來過,小巷子裡好多驚喜。
後來發現我們走的方向似乎有些不對,所以沿路的故事感覺有些顛倒
王爺巷裡的廣濟宮有祀奉著齊天大聖,難怪這裡的主題以猴子為主
夜晚掛著的廟宇燈籠特別有FU
走在老巷子裡不經意地瞄到地上會有詩句
走出了王爺巷(其實我們走出去的地方才是入口),就剛好撞見了八角樓。而接續王爺巷的是連成巷(八角樓的正後方),這裡走起來更隱密更有意思,不過晚上沒去這邊走。
走出了連成巷,我們接續著往民生街走,繞去了武廟看一下今年的一些展示。
今年的展示似乎是盆栽。我們一致覺得這個盆栽蠻有戲的,相較去年的陣仗,今年似乎比較弱了一些。
繼續走回鬧區中正路那邊,一邊走一邊欣賞老街。噢不~紅豆餅大排長龍,然後好多小吃店也都是滿滿的人潮,真的是太恐怖了!
人山人海的八角樓
但我覺得晚上比較美 :)
再來走到人超多的點心城,阿三和阿桐意麵,排隊排超長的。
隔壁就是永成戲院
永成戲院的前身並非戲院,而是碾米廠
戲院裡面有播放電影,這椅子也太有復古味了
月世界/李明則/永成戲院
對詩、飲酒、賞月,曾是昔日文風鼎盛的鹽水生活的情趣。作品利用球燈型作品,創造出古人吟詩賞月的氛圍,其中人影循環,圖像隨著光不停轉動,形成一月中世界,引人遐想。
廣場的可愛兔子特別吸引人,這好像是第一次看到它在這個地方
接下來是月津港周邊的燈區,也就是這次主要燈區集中的地方。白天和夜晚看真的差很多,夜晚真的爆美的(可是相機不給力拍不起來Orz)
這次的鹽水燈區地圖。除了老街裡的一些比較分散,其餘集中在月津港周邊。
先來欣賞一下白天有拍到的景色,因為抵達的時間有些晚只能拍到一點點
接下來就到了點燈時間,17:30,天空和燈光奇妙的組合了起來
過完了短暫的日落時分,很快地入夜囉,這個時候更能享受月津燈會囉~接下來介紹的路線從親水公園開始逆時針繞一圈。
這排樹雖然不是什麼特色景點之一,不過搭上燈光讓人覺得好像在國外呀(美呆了!)
這個與其說是瞭望台,不如說會讓人暈頭的轉向台,站在上面不到幾秒整個人就暈了一圈@@
竹水母/竹竹樂團/曲橋旁河面
這件竹製的水母狀藝術品也是天然樂器,能夠隨著水波與風拂發出聲音,因應自然環境而變化。水母98%由水組成,生於水、活於水、也消逝於水,一生悠遊自在,作者藉其情態,寄託對悠然生活的想望。
水上天來/有用主張設計有限公司/近曲橋之景觀平臺
作者以光的元素打造一彎從天而降的蜿蜒小溪,它是心靈上的支流,也是對歷史的詩意想像。小溪運用LED流星燈製造水流逆行而上的視覺,並利用消點透視法創造遠近感,讓流向天際的光之溪流,賦予觀者童話般的想像。
海月之空/楊春森/近水月橋岸邊
日文漢字中的水母,寫作「海月」,葡萄牙語中又稱「海裡的月亮」。水母漂浮水中的樣子,總讓人心曠神怡;現在,牠們在月津港上升空了,顯得更加悠然而自由。
月津天燈/徐揚聰/近水月橋岸邊樹梢
這件作品是否讓你覺得似曾相識?它們的材料皆來自生活中常見的日用品,如紅藍綠三色麻袋等,藉由藝術家的巧思解構再重製,成為萬花筒般的天燈,打破人們對慣用事物的物質定義,激發大眾反思快速消費的現代文明。
主燈-日光域/豪華朗機工/近水月橋岸
「日光域」是本次燈節的主燈作品,意寓突破時空限制,盛景永續。它既是日光,也是月光,呈現陰晴圓缺的天體萬象。作品主體由在地廢棄戶外燈具回收製成,排列成一個大圓球體,光源為省電的LED燈,具體實踐環保理念和永續精神。
燈光打在水面上可以映出另一半,好美
津喜盒/陳冠宏 + 陳麗如 + 陳映竹/自行車橋附近水面
作品利用常見的白色水桶,打造一座漂浮平臺,化身成炫麗的光之容器,宛如一座透明的不夜城。一個個的水桶,組成一組組的大型燈籠,又像是禮物盒。許個願吧!也許會有意外的驚喜。
石龍子迎春/許自貴/自行車道樹林間
這些色彩鮮豔且姿態各異的變色龍,來自於藝術家對生活、自然和神話奔放不拘的想像。牠們安棲月津港畔,散發五彩光芒,為沉靜的鹽水帶來更多美感上的生機。(註:部分蜥蜴在生物分類上屬「石龍子科」,因此借名。)
月河之橋/CosmoC 沁弦設計/自行車橋
月津港沿水兩岸是居民遊憩的好所在,作者利用鄰近的急水溪流域的自行車橋,打造出一座「光之隧道」,連結虛幻的月河和真實的溪流,營造出只屬於月津的詩意浪漫。
正月見/水谷篤司/自行車橋前水面
月津港燈節正逢元宵節前後,是農曆新年的第一個月圓,人們吃元宵、賞花燈以示祝賀。作者挑選與月亮形似的荷包蛋,將它變得巨大、發光,就像正月的供品,也為年節時的月津港帶來一點俏皮趣味。(日本稱雞蛋為「月見」)
從水月橋看過去
上河饗宴/任大賢/近水月橋水面
這一趣味家具置於水月橋畔,宛如一場水上饗宴,邀您入座。作者以手繪的方式描繪出輪廓,再以金屬和光線構成多彩的線條,讓這座看似虛無飄渺的雕塑,有了更紮實的重量。塗鴉與工整的混搭,讓這場饗宴饒富趣味和想像。
旁邊的草叢掛著的燈,讓人彷彿進了星光隧道
竹火之道/CosmoC 沁弦設計/曲橋旁草地
「賽鴿笭」為臺南鹽水及嘉義義竹等地特有的民俗活動。藝術家將「賽鴿笭」的竹編鴿籠,轉化為詩意的燈籠,賦予它們豐收和平安的意義,也給恬靜的月津港增添幾許熱鬧氣息。
思源之蓮/陳奕彰/曲橋旁河面
藝術家利用現代材質重新詮釋「蓮」的意象,其間的蓮蓬是動態的,整朵蓮花彷彿鮮活了起來,讓源自白河的經典意象來到急水溪河畔,為月津港燈節增添更多元的面貌。
月池蛙鼓/Mitsuhiro Konishi + Kouta Tanaka/近曲橋旱溪
月津港早期曾是臺灣西岸最繁華的港口之一,商賈舟楫往來絡繹不絕,此作品由是發想,以船隻環繞著燈塔,象徵人生對希望的追尋;燈塔上的「青蛙」,在日文中音同「回家」,也暗示著旅人對「家」的渴望,並呼應古月津八景「月池蛙鼓」。
月津飛起來/林建榮/曲橋旁草地
藝術家擅長將燈光與雕塑結合,其代表系列作品「燈泡人」,在靜態的雕塑中注入思想與靈魂,一明一滅就像呼吸,呈現童趣的想像;同時,也以孤獨的姿態,傳達現代人生活中的酸甜苦辣。
鏡花水月/陳宗寶+光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/曲橋旁河面
作者以「鏡花水月」借喻人生的靈活和不可捉摸,正如鏡中之花,水中之月。作品運用常見的大型玻璃燒杯再加上燈光,來展現虛幻的景象,當眾多通透的玻璃杯構成一大量體時,卻又是那麼的「千真萬確」。
興隆光景/蘇小夢+正修科大時尚設計系+有用主張設計公司/興隆橋周邊
一朵朵的雲懸掛於興隆橋邊河面,讓人彷佛置身在雲霧與光影中。白天,透過日光折射呈現鐵絲金屬的質感;夜晚,透過燈光將鐵絲網影打在水面,好像水面上也漂浮著雲朵。滿月之際行過此橋,似有「撥雲見月」之感。
走訪這一次的鹽水燈會,真的讓人好驚艷呀,晚上燈光映在水面上實在太美了,加上這種讓人感到頓悟的音樂,整個有種快要得道升天的感覺(咦?)。和家人、情人、朋友來這裡走走真的很不錯,也看到好多攝影高手在這裡練拍照,我也要快快邁向攝影好手之路XD
瑞吉兒創立了粉絲頁,請大家幫忙多多幫我按讚 :)